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武漢空戰 凌雲壯志捍領空

         放大字型圖示 放小字型圖示 列印圖示
文/陳忠 圖/財團法人大鵬文教基金會出版之《中華民國空軍老兵張光明抗日空戰拾粹》

   值此共機擾臺,我空軍英勇捍衛領空之際,憶及抗戰時期,我空軍對日機作戰,除淞滬會戰期間「八一四空戰」贏得輝煌戰績,廣為國人熟知外,另徐州會戰期間,日機對我臨時政軍中心武漢地區實施空襲,其中有三次較大規模的空戰,史稱「武漢空戰」。我空軍視死如歸,以輝煌戰果贏得勝利,不僅捍衛了武漢領空,更鼓舞了當時的民心士氣,今特以此文表彰我空軍的筧橋精神與傳承。
 
  民國二十六年七月七日盧溝橋事變爆發,十日之後,國民政府主席兼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蔣中正,在江西廬山發表了「廬山聲明」,拉開了全面抗戰的帷幕。八年抗戰中,我空軍作戰計區分三個階段,亦即獨立作戰階段、蘇聯援助協同作戰階段,以及美方民間與官方支援作戰階段,美方包括美國志願大隊、駐華航空特遣隊、第十四航空隊、中美混合團等單位。
  民國二十七年武漢會戰前,日機多次進襲我空軍的武漢基地,我空軍戰機英勇迎擊,痛殲來犯日機,其中尤以二月十八日、四月二十九日、五月三十一日的三次日機來犯,空戰最為激烈,史稱「武漢空戰」。
 
牽制日軍北進 蘇聯軍機援華
  日本自十九世紀末葉向外發展,在戰略上有所謂「北進」和「南進」政策,「北進」是通過中國東北指向蘇俄,「南進」則是指通過中國長城以南,直至華南地區,指向西太平洋與中南半島。從甲午戰爭至偽滿洲國建立,都是以北進為主,南進為輔。盧溝橋事變後雖由北進轉為南進,然究應以北進為利?或南進為先?日本內部仍有爭議。
  民國二十年日本在瀋陽製造九一八事變,之後侵佔東三省,二十一年建偽滿洲國,二十二年佔熱河,進兵長城諸口,佔領冀東二十餘縣,更蠶食華北,誘使察哈爾、綏遠、河北、山西、山東諸省,欲脫離國民政府形成五省自治。二十五年十一月二十五日日本與德國簽立《反共產國際協定》(簡稱《防共協定》),利用德國牽制蘇俄,在戰略上逐步調整為「北守南進」政策。
  民國二十五年十二月十二日爆發西安事變,衍生國民政府停止剿共,接受共軍改編,針對日本侵略,國共形成所謂「共赴國難」。二十六年八月二十一日國民政府與蘇俄簽訂〈中蘇互不侵犯條約〉。
  民國二十六年抗戰初期,我國能作戰的飛機只有三百餘架,加以八月在上海持續三個月的淞滬會戰,我空軍雖英勇接敵,但因空戰激烈,飛行人員與戰機折損也大。當時,美國等國保持觀望態度,並未及時援華。蘇聯則基於國家利益,欲使日本身陷中國戰場泥淖,無法向北進犯。因此適時以交換物資、原料與民生用品為由,對我國提供飛機、戰車與火炮等軍需裝備。十一月淞滬會戰結束,我戰機也消耗將盡之時,蘇聯率先以E-16戰鬥機、CB轟炸機、E-15戰鬥機援華,計分三批百餘架,自此我空軍作戰進入第二階段。
  民國二十九年四月,蘇聯為確保東部國土安全,以全力因應德國之威脅,與日本簽訂了《互不侵犯條約》,蘇聯援華能量趨緩。三十年德國進犯蘇聯,德蘇戰爭爆發,蘇聯發起衛國戰爭,其空軍志願隊結束在華任務返國。同年八月美籍人士陳納德編組「美國志願大隊」,日後代名「飛虎隊」,首先應援來華賡續助我空軍對日作戰,我空軍作戰自此進入第三階段。
 
淞滬會戰結束 日軍進逼武漢
  自京滬淪陷,武漢遂成為我軍事、政治及經濟中心,地位益顯重要。民國二十六年十二月十三日南京失守,蔣委員長駐節武漢,在策定爾後全盤作戰計畫時,即判斷日軍將有劍指武漢之舉,因此一面集中兵力於魯南、皖北,引發徐州會戰;一面則於武漢北、東、南三面調整部署,調訓軍隊,以備未來決戰,其主要目的即是以此堅韌抵抗,換取轉移我東南之人力與物力於後方的有利時間,俾以建設西南、西北為長期抗戰之基地。
  南京失守後,我空軍撤退到漢口、南昌與襄樊等地;蘇聯志願隊也移駐南昌、漢口、蘭州。日軍則於佔領南京後,亟欲打通津浦鐵路連結南北戰場,並計畫先行攻佔華東戰略要地徐州,然後沿隴海鐵路西取鄭州,再沿平漢鐵路向南奪取武漢。民國二十七年二月三日徐州會戰揭開序幕,由於日軍佔據了華北、華南的許多機場,活動半徑擴增,空戰區域擴大,因此日軍在當年一月即開始對武漢實施空襲。
 
二月十八日空戰 擊落日機十二架
  民國二十七年二月十八日上午十時,日機計十五架九六轟炸機與十一架九六艦戰機,分從南京與蕪湖機場起飛,由金子隆司大尉指揮,直撲武漢而來。我方則由第四大隊大隊長李桂丹與第二十一中隊中隊長董明德、第二十二中隊中隊長劉志漢與第二十三中隊中隊長呂基淳分率計十九架E-15型、十架E-16型戰機從漢口、孝感機場起飛迎敵。由於對日機行蹤未能確切掌握,致使我機起飛延誤,戰機陸續升空時日機已臨,空戰歷時十二分鐘,戰況慘烈,雙方大隊長均以身殉。此役總計擊毀日機十二架(一說十四架),我方除大隊長李桂丹以身殉國外,尚有中隊長呂基淳,隊員巴清正、王怡、李鵬翔等,總計五人為國捐軀,計墜毀戰機五架,損毀三架。
  其中,第四大隊隊員張光明在空戰中,重創日機領隊金子隆司座機,使該戰機在返航途中墜落,金子隆司殞命,戰果尤為突出。
 
四月二十九日空戰 擊落日機廿一架
  民國二十七年四月二十九日,是日本天長節(天皇生日),日軍空襲武漢,欲以戰果為天皇慶生,計出動三十六架重型轟炸機,在十二架戰鬥機的掩護下,當日午後二時三十分飛抵武漢。在日機將臨之際,由第四大隊大隊長毛瀛初率領十九架E-15型驅逐機,會同蘇聯志願隊E-16型驅逐機二十六架升空迎敵。由於我方事先獲取日機進犯情報,先期升空佔據有利位置,當敵機進入武漢空域時,我機即奮勇突入敵機群進行纏鬥。此役空戰三十分鐘,共擊落日機二十一架,我方亦損失戰機十二架。其中尤以陳懷民駕駛戰機,在擊落日機一架後,受敵機五架圍攻,陳懷民座機受創,他未跳傘求生,卻加足馬力衝撞敵機,與日機飛行員高橋憲一同歸於盡,最為壯烈。
  五月三十一日空戰
 
擊落日機十四架
  民國二十七年五月三十一日,日機再度大舉空襲武漢,我方由於即時破譯日軍密電,獲得了日機將來襲的情報,當日正午,我方出動E-15型機十二架,E-16型機六架,蘇聯志願隊E-15型機二十一架,E-16型機十架,升空迎敵。來襲敵機計三十九架,在武漢上空分三層配備,上層九架,中層十二架,下層十八架。日機見我方有備,欲行還退之際,我機已勇猛撲向日機機群,日機且戰且退,戰鬥至為激烈,此役共擊落日機十四架。我方飛行員張效賢駕E-16戰機追擊敵機時,飛機突然失速難能操縱,張效賢不捨棄機而未跳傘,在竭力調整戰機無效後,墜毀山區,壯烈殉國。
 
捍衛領空無所懼 筧橋英烈永流傳
  回憶筧橋「中央航空學校」校園精神堡壘上寫著:「我們的身體飛機和炸彈,當與敵人兵艦陣地同歸於盡。」道盡了國家在危急存亡之秋,空軍如何砥礪成員不惜犧牲生命,忠貞捍衛國家。武漢空戰中,陳懷民、張效賢等的壯烈成仁則是明證。
  武漢空戰從當年一月直至十月武漢會戰終了,我空軍多次無懼犧牲捍衛領空,其中尤以武漢三次空戰,飛行員置個人死生於度外,獲得輝煌戰果,當敵我戰機激烈交戰之際,國人駐足仰空觀戰,不僅鼓舞了民心士氣,更扭轉了戰局,為戰場開創了有利戰機。
  民國二十七年十月二十五日武漢雖失守,卻成功化解了日軍的全面優勢,爭取了東南沿海戰略物資、設備與人員,適時遷移至大後方,為抗戰勝利奠定了基礎,從而使對日抗戰進入戰略相持階段。
 
(點閱次數:873)